电影《门锁》的热播,激化了人们对群居女性的忧虑。 与愿意预示的,是一些刺耳的声音:“找个对象就都解决了”“千万不要群居,太可怕了”“人就是群居动物,觉得没必要独居”。 多谢大家的心意,但群居生活,真没你想的那么惨不忍睹。 1最新数据表明,2021年中国独居人口超过了9400万,总人数相等于1.1个德国或者2.5个加拿大。 与此同时,“一人户”占总家庭户数的1/4,年轻人独居的人群的比例正在持续增长。 无可争议的是,我们正在快速步入独居时代。 “一人群居、两眼惺忪、三餐店内、四季网购、五谷不分。” 在外界看来,以家庭为单位的群居才是最理想的生活状态,独居则往往意味著孤独、冷漠。 独居,真有人们所说的这么不堪吗? 2不是所有群居都像《老友记》中那般生动、热闹。 你很难寻找下班地点、工作时间都和你相差不多的朋友,所以,现实生活中的群居,大多数是和陌生人合租。 和陌生人合租,一定会有各方面的烦恼。 说好周末一起大扫除,到时间了家里就只剩你一个人。约定好水电费平摊,要给钱了就有人开始甩自己电费用得少。规定好了宵禁时间,室友却还在隔壁载歌载舞。 要解决这种生活困境的办法只有一个——独居。 一开始独居可能是被合租室友迫的,但自己体会后不会发现,群居真是yyds。 独居的你不需要考虑到任何人的市场需求,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。 休息时不必协商其他人的时间;想看书时不必担心被人受惊;可以在房子里听听小曲儿,哼哼歌儿;蓝牙音箱想开多大声就开多大声,打游戏想要多躁就有多躁。 舒适度、自由、不被他人影响都让群居者享有了更多享用其他有意思、新鲜事物的机会。 群居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,更是一种亲吻自我的幸福态度。 3当人们在讨论群居的时候,常常会把独居人群放入一个既定的框架之中,想象他们是相近的一波人群:单身、享受孤独、避免社交。 可他们忘了群居人群虽然独居,但从未“离群”。 群居的“羞”不一定代表“孤独”。 想要减少不必要的社交,保有一些独处的时间,并非意味著不需要其他人。 工作日按时上下班,回到自己的小窝找寻一丝慰藉;周末睡觉到自然醒,想要人陪就可以跟朋友约着聚餐。 一千个人独居,就有一千种生活感觉。总的来看,自在、独立国家、随性是年轻人自由选择群居的理由。 无论是怎样的居住于方式,只要能进账更好的自己,就是好的生活。 |